一部再现伟人传奇经历的红色电影 ——《毛泽东去安源》

网上展览




红色影视





第一期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暂时闭馆,并暂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纪念馆传播知识、解读文化、弘扬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公共文化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开展网上博物馆服务,将从馆藏文物、红色歌曲、红色影视、历史人物、中央党报中的红色安源、西方学者眼中的红色安源六个方面陆续线上推出一系列精神文化大餐,真诚地邀请您及家人一起线上观赏。本期栏目为红色影视,将陆续推出一批为追忆安源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岁月,缅怀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的经典红色影视文艺作品。今天,红色影视第一期让我们线上欣赏一部再现伟人传奇经历的红色电影——《毛泽东去安源》。




一部再现伟人传奇经历的红色电影

——《毛泽东去安源》


微信图片_20200313161313.jpg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宣传海报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批复同意拍摄的唯一一部的电影作品,是一部记录毛泽东年轻时代一段革命历程的优秀作品。电影《毛泽东去安源》是由全国七大电影产业集团之一湖南潇湘电影集团、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委和区政府联合拍摄出品的历史影片,全长98分钟,剧本由著名编导颜梅魁主创,总导演由潇湘电影集团董事长康健民担任,执行导演为陆小惠。演员阵容强大,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王霙饰演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杨开慧、毛紫云均由在影视界颇有影响的郭连文、彭博、阮丹宁、吴有才饰演。

该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在安源红土地上发生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与青春激情,用细腻的手法表现了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三位伟人在生活中的平凡与浪漫情怀。2003年12月8日,在北京举行了首映式,并于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全线上映,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2004年7月28日,该影片被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精选为全国100部优秀影片推荐给全国中小学生观看。同年8月28日,又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微信图片_20200313161351.jpg


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


近年来在处理历史题材的作品上,大家都在刻意创新,《毛泽东去安源》新在哪里呢?电影《毛泽东去安源》总导演康健民说:“从题材上看影片是一个老题材,从情节上来看,要以史实为依据,不能太多地虚构情节;从画面来看,主要情节是在煤矿上,不可能做得如何美轮美奂。但我们有三个甚至于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琢磨着这些人物形象,我们脑子里跃然蹦出两个字:潇洒。毛泽东等人勇闯洪帮、刘少奇与众人唇枪舌剑等场面,无不体现出伟人的潇洒气质。因此,创作中我们特别注意了:潇洒的人生用潇洒的笔触去表现。”


微信图片_20200313161415.jpg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总导演:康健民


王霙(1957- ),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影视演员、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第二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男演员”等荣誉。在第一次扮演毛泽东时,他的造型就被电影《开天辟地》导演组评价为“从《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上走下的人物”。此后,他便踏入影视圈,做一个扮演毛泽东伟人的“特型演员”。在拍摄《毛主席去安源》影片时,王霙说:“我要完全跳出以往的表演模式,挑战自我,在最佳生活的状态下去展现一个潇洒大气、朝气蓬勃、睿智敏捷的毛泽东。导演康健民善于从细处着手,逐步引导和帮助我找到青年毛泽东的感觉。比如,因为年龄的关系,在镜头面前我无意识地有些驼背,或者一时还摆脱不了中年毛泽东的影子,说话、反应的速度稍慢,他都帮我指出来,帮我调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我希望在电影《毛泽东去安源》中将这个全新的青年毛泽东刻画得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微信图片_20200313161527.jpg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主演:王霙(饰演毛泽东)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赏析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安源这块神奇而火红的土地上,以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着对革命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特有的青春激情,在安源成功组织、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故事。伟人的年轻时代也充满着平凡之处和浪漫情怀,说到“毛泽东去安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幅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青衣长衫的青年毛泽东手执雨伞,健步行走在安源的路上……


“丰满细腻”的人物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用真实的手法记录了毛泽东年轻时代的一段革命历程,影片以人物取胜,再现真实历史故事,让人物在真实的环境中演绎真实的生活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潇湘电影集团将这个沉甸甸的题材搬上银幕,用人物来结构、来影响和推动故事情节,让观众从影片中能够切实地感觉到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三位伟人的英雄气概,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40多岁的特型演员王霙克服了体形和年龄的困难,以其深厚的演出功底,塑造出一个意气风发、青春激情、踌躇满志、动人的“毛泽东”;50岁的郭连文在片中重现了24岁一身是胆的英雄刘少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偶像明星阮丹宁在片中扮演了年轻、智慧的杨开慧,她把一个爱丈夫、重亲情、辣妹子的革命女性形象刻画得生动而细腻……

影片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着重以潇洒的笔触去表現毛泽东的正气、英气和豪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凸显毛泽东的潇洒青春人生。影片新穎独特的艺术视角、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了该片鲜明的艺术特色。



微信图片_20200313161556.jpg

毛泽东(左)、李立三(中)、刘少奇(右)

三位伟人剧照


“精雕细刻”的故事

影片《毛泽东去安源》在创作题材上,填补了早期毛泽东在安源从事革命运动这一历史空白,在内容上精挑细选了这样的历史画面:

1921年秋,毛泽东来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借找工作之名下到潮湿而昏暗的井下干活,结识了长期饱受欺凌、怨声载道的安源路矿工人。可是向来逆来顺受的工人们不敢与洋矿主、土监工们作斗争。毛泽东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与李立三决定将“安源这锅冷水烧热”。首先他们拜访了矿长,以兴办平民教育为由,开办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并发展党团员。

不久,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刘少奇也积极投身到安源革命运动之中。三个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着自己的信念、理想与激情,先后在安源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和剧社,鼓励工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堂堂正正地做人,同时筹划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运动。

安源路矿两局和资本家意识到矿工们越来越团结,为了削弱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影响,以萍乡县公署的名义发布了取缔俱乐部的训令,试图关闭工人俱乐部。在紧急关头,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决定提前罢工。1922年9月14日,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李立三担任罢工总指挥、刘少奇担任俱乐部全权代表。随之长沙、湘北、湘南等地的工人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方面,在湖南省长办公室,毛泽东为争取工人们的劳动保障权利与湖南省长巧妙周旋;另一方面,在安源煤矿公务总汇,刘少奇带着十七项复工条件与资本家们义正言辞地谈判……在面对内外巨大的压力之下,资本家们终于答应了工人的条件。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这段闪亮的历史,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运动。


“兴味盎然”的细节

影片将史实和人物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处处充满了现代人文关怀,逼真的细节、精彩的艺术氛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都是该影片的最大看点。

毛泽东身穿长衫、手握雨伞,健步行走在去安源的路上;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见面对话,结缘后共用一木盆洗脚泡脚,回想起湖南乡下的生活,一起哼唱着同样的湘中山歌小调;得知杨开慧怀孕,毛泽东心中溢满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与妻子深情相视;毛泽东和李立三为了在安源兴办平民教育游说时,上演了一段长长的、抑扬顿挫、轻松幽默的“顺口溜”,得到矿长的赞赏,为开展安源革命运动争得了合法身份……


“史实 + 史地”的感怀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剧组于2003年8月1日在湖南长沙开机,在长沙拍摄50个场景之后,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演绎,剧组于8月24日来到历史故事发生地——江西安源,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开镜,可谓历史事件在历史故地的历史重现。在安源拍摄80个场景,影片在场景的描写上力求气势磅礴与精雕细刻共存,让观众既感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巨浪冲击,又能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加之王霙、郭连文、彭博、阮丹宁、吴有才等几位著名特型演员的精彩出色、深情成功的演绎,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安源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微信图片_20200313161821.jpg

电影《毛泽东去安源》剧照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现在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